珠海德威国际高中学校已创办十一年,大湾区德威录取率如何?
来源:国际学校信息网
时间:2023-03-08 14:51:03
今天小编搜罗了珠海德威国际高中学校已创办十一年,大湾区德威录取率如何?希望给择校的家长们提供参考。

2010年创办的珠海德威算是湾区较早一批国际化办学代表,八届毕业生遍布海内外,考取牛津、帝国理工、中央圣马丁、纽大等海外知名学府的不在少数。
珠海德威2013-2021毕业生去向
2021届毕业生录取大学以粗体标出
作为德威的老朋友,看过北京和上海的德威学校,对德威体系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但我们第一次听说珠海德威已经走过11年的时候还是有些惊讶。
原来这个专为14-18岁中外国籍学生提供英式国际课程的高中项目与德威国际学校(只招外籍),以及今年刚落户深圳湾一号的深圳德威书院均属德威大家庭。
不久前珠海德威举办横琴新校园投入使用百日庆典,大横琴岛,作为大湾区唯一一个国际旅游岛,就在今年国家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被钦点为粤澳深度合作区。
类比深圳前海,重点发展区域又是新建校园,可以想象下珠海德威这次的“升级”,我们对这珠海这个“老”德威的“新”面貌充满期待。
这次,我们选择一个闲适的路线,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坐轮渡前往,全程仅一个半小时,开启悠闲的探校模式。
热闹的迁址百日庆典上,我们偶遇了几位重返母校的毕业生,和他们聊了聊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从他们的学业和职业选择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国际教育,是如何影响着这些孩子的人生。
01 珠海德威的历届毕业生都去了哪儿
毕业8年的“大师兄”:高中生活激发兴趣,回国创业锁定个人优势
TC,谢天赐
珠海德威第一届2013届毕业生、学生会主席(Head Boy)
本科院校:加拿大兰加拉学院(Langara College),市场管理专业
毕业去向:回国自主创业开了三家公司,经营不同酒类品牌新零售
TC是珠海德威的第一批学生,更是第一届学生会主席,是学弟学妹口中的“大师兄”。
小学四年级时,TC从贵州转学到珠海。刚上高中时,对国际教育向往的他得知珠海德威开办后,果断选择了转学,甚至为了课程的顺利衔接重读了10年级。
由于性格开朗,TC在德威就很快和大家打成了一片,还被选为学生会主席。课余时间,他带领学生会成员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还组建了校篮球队,参与校内外球赛。
想当年第一次在A-Level课表上看到商科(Business)的时候,TC还觉得很新奇,随着学科学习的深入和组织活动的经验累积,TC发现与人打交道是自己最擅长且喜欢的,也逐渐发掘出自己的团队管理和领导能力,大学专业因此选了市场管理方向。
从加拿大Langara College毕业后,TC进入法国某酒庄的中国总公司和国内知名酒业品牌的合资公司工作了两年。此后在2016年,看准了行业趋势和粤港澳市场潜力的他决定回到珠海创业。他先后开了3家公司,每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在1000万-5000万不等,他还计划明年一月在珠海开一间美酒品鉴馆,事业蒸蒸日上。
“国际教育改变了一些我看问题的角度,也提升了我看待行业的高度。但是国内外企业的运营方式,包括市场情况差异很大,所以需要在实践中灵活调整。
创业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要求非常高,这一点还要感谢德威对我的栽培,因为在做学生会主席期间,我在人际交往与团队领导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毕业6年的工科学姐:深受数学老师启发,坚定专业学术追求
Jenny,余惠丝雨
珠海德威2015届毕业生
本科院校: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专业
毕业去向:波士顿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在读
Jenny最初选择国际教育纯属“偶然”。初中时她参加了一个混龄游学团,途中一位学姐绘声绘色地描述珠海德威的学习和生活多有意思。这激起了她的兴趣,她说服父母让自己去德威面试。
面试Jenny的是珠海德威当时的负责人,“友善、亲和力强、善于引导”的交流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更加坚定了选择国际教育的想法。父母见她如此有主见,也支持她转换赛道。
Jenny从小数学思维就比较突出,父母也有意栽培,所以数学一直是她的强项。提到专业的选择,她坦承当时是受德威数学老师的启发,“一时冲动”做了决定。
“当时教我们数学老师本科读的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去了卡耐基梅隆大学,专业还是计算机。我跟他说我想读一个可以到全世界各地工作,又不会被时代淘汰的专业,他说那就是计算机了!(笑)所以我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就把专业定下来了,尽管在申请美国大学时是可以选择专业未定(major un-decided)的。”
真正到了东北大学,Jenny才意识到计算机专业的难度和复杂性要远高于自己预期。在美国,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是从小理科成绩就拔尖、对计算机颇有研究的,这一时间让她压力很大。
不过,她发现A-Level的数学课程与美国大学课程适配度很高,且内容很深很扎实,这不仅为她的学业打下了基础,还锻炼了她刻苦的意志。“被专业课折磨到不行的时候,我就想起在德威一开始接触数学时也被折磨得不行,那个时候都熬过来了,现在咬一咬牙也能挺过去。”
的确,熬过了早期追赶美国同学的艰苦后,Jenny慢慢体会到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乐趣,也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
除了计算机,生物也是她一直感兴趣的专业,但生物要做的实验多,很难同时兼顾两个都十分耗时的科学专业,Jenny故将生物的学习放到了研究生阶段。目前Jenny正在波士顿大学修读生物信息学专业,也算是将两门最爱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不二之选了。
毕业5年的商科学长:3/4的德威生活献给音乐,“搞事情”的同时清晰方向
Rosen,薛若辰
珠海德威2016届毕业生、学生会主席(Head Boy)
本科院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
毕业去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人工智能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在读
“我是冲着要去美国来的德威,来了之后发现同学们申请的多是英国的大学,最后我自己却去了加拿大。”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Rosen看似曲折实则十分实际的求学历程。
他自认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德威的四年,Rosen调侃自己“三年的时间都献给了音乐”。喜欢音乐表演的他不仅加入了学生会,还一手创立了“Dulwich Zhuhai Music Ambassdor (MA)” ——珠海德威音乐大使组织,负责组织学校各种音乐类演出和比赛(如“德威达人秀”),包揽节目征集、排练组织、现场舞美、灯光、舞台和音响导演等工作,俨然一副专业团队的架势。
此外,MA还和其他学校联动,让第九届ISCMS国际音乐节(International Schools Choral Music Society)首次成功落地珠海。
尽管对音乐近乎痴迷,他却从未想过把音乐作为自己的事业。显然,从组织音乐活动里成长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是他更感兴趣的职业路径,所以他大学专业选了管理学和经济学。之所以求学目的地一再变化,也是他在不断地了解中思考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更加适合自己的个性。
“就像我一开始自认为是个 ‘理科生’,上了A-Level发现自己更擅长管理学一样,越了解,我越觉得英国比美国更适合我,但我申请那年刚好赶上英国脱欧,犹豫之际我收到了多伦多大学的offer,考虑再三之后我决定去加拿大读书。”
大学期间,闲不住的他从大二开始继续“搞事情”——他在一个培训机构工作,从兼职老师一路做到了管理层。因为授课风格严谨又幽默,Rosen的课很受欢迎,高峰时学生每年能有100多人。
在他看来,能帮助学弟学妹适应海外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目前Rosen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修读大数据营销(AI Marketing)专业,开始了研究生生活。
毕业3年的商科学姐:被学院制英伦风吸引,在德威学会人生不设限
Kiky,毛舒颖
珠海德威2018届毕业生,学生会主席(Head Girl)
本科院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专业
毕业去向:目前在一家私募基金实习
相较于因课程体系或个人个性来择校的学生,Kiky被德威吸引的原因简单而可爱——她一直着迷于《哈利波特》系列,来参观学校后被学院制、英伦风校服所传递出的英系氛围深深吸引,当下便决定要来珠海德威就读。
“参观学校的时候我就觉得尽管大家都穿着校服,但还是能从他们身上看出每个人的个性。珠海德威四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校对我们个性的尊重和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闪光点,真的很难得。”
被问及申请大学时的专业选择,Kiky提到自己A-Level课程中成绩最突出的是经济,但她对管理学也感兴趣,所以在经济和管理两个专业上举棋不定。为此,她找到有经济学和商科背景的两位老师分别交流。老师结合自身经验给她从大学专业学习内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时的工作状态多个方面一一做了分析。
为了助她顺利申请到梦校,老师联系到了在某大学任教这两门课程的教授朋友列了一份管理学必读书单给Kiky参考。而这份书单为她后续的大学申请文书写作提供了不少帮助。
除了在学术上给学生提供能力所及的支持,德威老师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分享也让Kiky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印象最深的是我当时的经济学老师,他大学念经济类专业,在伦敦某个投行工作几年后辞职去了瑞士当滑雪教练,做了几年教练后他又将视野转向教育事业。他的经历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很大,我觉得还是要留给人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不要太设限,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真正的喜好,先成为自己,再成就他人和社会。”
02 国际化的全人教育,到底给了什么?
尽管四位校友毕业去向各异,对人生的规划也各有不同,但大家在德威接受的国际教育影响却是相似的。基于几位同学的分享,我们总结了大家对德威和大学生活感受最深的几方面:
1、沉浸式英语语言环境,打下语言基础
首先是学术英语。珠海德威的全英文授课和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海外大学就读时能很快适应课程进度和学术表达需要。几位校友均反映在国外没有“跟不上,不知道教授在说什么”的情况。
其次是生活英语。为了培养语言习惯,德威要求学生在校园内私下交流也必须说英语,如果被发现说中文,学生可能会接到“pink card”,也就是“红牌警告”!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张口就来。
2、接轨海外,为顺利适应海外的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学习习惯:从高中起,德威的学生就养成了自己规划时间、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主动与老师交流等习惯。而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与海外大学十分适配,学生到了海外轻车熟路,很快就能适应。
国际视野:德威在课程规划和项目设计上有意地引导学生建立“全球化思维”,学生可以参与到每年集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与其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德威学生一起互动交流。日常联课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中,也会对各国文化、饮食、生活有所了解,早早就有着全球公民的国际化视野。
全人教育:珠海德威支持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管是TC带队校篮球队打比赛,Rosen创办音乐大使社团,还是Kiky组织慈善义演,这些活动从策划到执行,德威都是站在幕后默默守护,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权。这不仅为学生的大学申请提供了鲜活真实的文书写作素材,还培养了学生实践、人际交往及领导等方面的能力。
3、提早思考未来,根据个人优势和兴趣选择职业方向
不管是IGCSE还是A-Level,珠海德威从学生踏入校园就开始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未来,而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学习和参与校园活动的同时也在发掘自己的喜好和擅长的领域。
到了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情况了然于胸,并以此为参考,选择院校和专业。尽管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可能会和之前的设想有所不同,但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却是不间断的。
03 珠海德威的横琴新校园,“新”在了哪里?
此次应邀去德威参加迁址百日盛典,有机会一睹这所新校园的全貌,不由被这座岭南风情和英式建筑相结合的现代化校园所吸引。综合考察一圈下来,以下几个地方让我们记忆犹新:
新教室、新设备,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场景应有尽有
横琴新校园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采用德威式红墙搭配岭南青瓦黑墙、趟栊门、满洲花窗等元素,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大堂敞亮的落地窗和象征着学子”立足横琴,智胜全球”的中式庭院造型相映成趣。
教室根据其功能设计得形式各异——标准教室中桌椅可按教学活动需求进行摆放;科学实验室专业设备齐全;艺术教室“W”形状的墙面可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中文教室充满了中国风元素;还有专业的录音室、剧院、室内体育馆......
前来参观的往届毕业生们也纷纷调侃自己“生错了年份,没赶上好时代!”
课程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随着校园设备的升级,戏剧、计算机科学成为新的应试科目。创新教育项目SE21中心也即将在新校园隆重登场,这个集STEAM课程内容、企业家精神(Enterpreneurship)和21世纪所需的软实力于一体的德威特色项目将成为学生迸发奇思妙想的摇篮。
随着校园面积的扩大,学校提供的联课活动更加丰富。今年德威与校外机构合作,在原有的60多项联课活动中增设马术、赛艇、高尔夫球项目,为学生提供兼顾趣味性与专业性的多彩体验。
舒适、健康的校园环境
教学楼不仅绿植随处可见,且每层都设计了空中庭院,满眼绿意盎然。顶楼天台与澳门隔海相望,风景好得没话说。
崭新的学生公寓是三人间,现代卫浴干湿分离,还配有公共休闲区,为寄宿生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珠海德威横琴校园参观一圈下来,再次感叹软硬件兼备的珠海德威,在大湾区实在是难得的全人教育典范。
由于新校园可容纳的学生人数翻倍,珠海德威将有计划地进行扩招,比起北京和上海“一位难求”的情况,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皆有机会就读,推荐感兴趣的家长和学生们都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