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管理的严吗?收费情况如何?
来源:国际学校信息网
时间:2025-08-23 11:47:13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管理的严吗?收费情况如何?
不知道你说的管理严是指哪方面?我女儿去年上的那一年级。下学期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转到了市里所谓名小。我感觉亚太非常不错。甚至超过现在的名校。老师特别有责任心,会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做出适应调整。举个例子:老师会根据近期状况安排座位(爱溜号的坐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教学质量也非常高。学校是在每个班配一科特别好的老师,像我女儿这个班是语文老师,只要是在课堂里学过的东西回家根本不用看,怎么考试都没问题。作业也非常少(平时30分钟,期末考试前会多一些)。英语就更不用说了,是学校的强项。数学我个人感觉稍有难度,因为下学期转到新学校发现有很多都在亚太学过了。中午可以每个人一个琴房练琴(学校也有陪练老师)。说点小缺点:个别班的生活老师可能有点厉害。不过想想一个老师带30多个孩子,吃喝拉撒什么都管确实也很辛苦。学校的收费我大致做了对比(和现在的学校):学费确实是高。除此之外课后的一些兴趣班还有学校的其它活动收费没有区别。但会让你有物有所值的感觉。
在亚太总能让我想到我小时候的老师。现在的学校给人感觉冷冰冰、公式化。
全球IB课程夯什么?IB亚太区发展认证部总监专访
随着2030年成为双语国家的愿景,台湾中小学动起来,除了双语教学,不同系统的国际教育也来台叩门,重视探究、全人的IB(国际文凭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也将不再是私立或国际学校的专利。IB 到底是一套怎样的课程架构?怎样的学校比较适合申请 IB 认证?《》专访 IB 亚太地区的负责人,探讨成为 IB 认可学校必须的条件。

IB(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能力。成立50年来,借由4套分龄的课程架构,鼓励跨领域、全人发展、探究式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培养世界公民,IB 毕业生更是愈来愈受到欧美顶尖大学肯定。全球至今已有超过5000所 IB 认证学校、遍布153个国家,其中不乏公立学校。台湾目前有8所 IB 学校,多为私立或国际学校,今年年初台北市西松高中也提出申请,希望成为台湾第一所 IB 认证的公立学校。(看更多>>公立高中创举 北市4校开办国际文凭课程 无缝衔接国外大学) 108课纲透过求探究、做中学,不只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巧,同时注重背后的为什么,培养学生的素养,正和 IB 的教育理念相符。

非营利的 IB 认证组织定期在各地举办工作坊、提供教师专业训练,10月底也首次在台北举办 IB 研讨会,吸引全台对 IB 有兴趣的学校负责人、老师。主办的台北市私立奎山学校历经3年,转型为台湾第一所从小学到高中都进行 IB 教学的学校,校长和老师们无私分享转型的历程和示范教学,让 IB 课程更具体呈现,现场也充分交流。《》专访了来自新加坡的 IB 亚太地区发展认证部部长史蒂芬妮.梁(Stephanie Leong),她谈到一些大家对 IB 的迷思,以及 IB 教育重视的价值。以下为专访精华摘要:

全球有5000所 IB 学校,没有哪所比较好或比较不好,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申请之前,每所学校都必须先做一个「可行性研究」,不是要看自己是否有钱?有教室?而是去思考,IB 是否对我们的学生有利?学生能否透过 IB 的学习,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学生是否能透过这个架构学得更好的技巧,对未来大学的学习有帮助?这个课程如何影响学校社区?学校愿不愿意支持全体老师接受另一种专业发展?主管的官方教育行政体系会不会支持?
没有对或错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旅途,学校必须真实对待自己。做过这个「可行性研究」,大部分学校就能理解自己站在哪个点,可以往哪里去。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做到100%,而是慢慢「进化」。
IB 要求老师「戴不同的帽子」,有时你是讲课的老师,有时你是教练,有时你又是学习者。我觉得所有老师都具备这些特质,都非常有热诚,但也许是教育体系,或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允许老师去执行。
因此每所来申请 IB 的学校,我们一定会确保校长理解 IB 的理念,否则如何领导学校?我们有专门为校长办的工作坊。要导入 IB 不是一小部分的改变,而是一种转型。校长必须以身作则,否则无法邀请老师一起转型。
学校要转型成 IB,不能用由上而下的「命令或规定」,是校长自己要先有意愿,然后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走向那个转型的发展。常常老师们会怀疑,我可以创新吗?家长会抗议吗?社区会觉得我做的是被允许的吗? IB 学校必须是一个运行良好的「生态系统」,校长承诺、家长会承诺,老师们就能没有顾忌的去做改变和发展课程,奎山学校就是一个好的案例。我们和所有 IB 学校都相信这个共同感,也在这个理念下一起工作。
我在亚洲看到很多对教学极有热情的老师,在中国有150所 IB 学校、印度、日、韩国都有很多当地的老师加入转型成功。台湾的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创新的典范。我觉得这个教育上的转型不是现代化,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做好未来的准备而做新的事。我看到新的108课纲和 IB 有很多相似的理念和做法,例如 IB 小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玩中学、做中学等;而 IB 的核心就是培养学习者的目标,使自己成为探究者、思考者、懂得关爱、敢于冒险等,这些也都和108课纲的目标类似。因此我认为老师转型成为 IB 老师,就不会是太困难的挑战。
IB 申请通过率大概是95%,那5%我不会说他们失败了,只是有些学校需要2年、甚至3年。申请 IB 小学、中学、大学预科都有至少1-2年的试行应用阶段,这段期间校长和相关主管要接受 IB 训练,所有老师都要接受专业发展训练,发展课程,没有捷径。IB 订出关键课程,各校可以根据本校老师们的需要,去选择,帮助老师们去上课,然后才能申请认证。
那些没有通过认证的学校,大多数是因为换了校长,新校长不愿意继续或尝试;或者是 *** 改变政策,他们把 IB 课程当成课表。但 IB 不是课表,也不是输出一套系统,而是一套课程设计架构,适用于各个国家课纲。如果学校觉得还没准备好,我们会说慢慢来,因为我们希望一所学校在申请进入认证阶段前已经准备好。因为若试行应用期没有准备好,对学生、老师都没有好处。我们会充分的咨询申请的学校,确认学校已经知道他们预备要做的事。
很多教育系统的课程只看学习成果,但 IB 强调孩子如何学。IB 从小学课程起,就带领孩子探究式学习,鼓励发问、主动研究不同主题,探究深度随年龄加深加广,到预科阶段加进 IB 专属的「知识论」,就是批判思考、表达沟通能力的训练。「延伸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4000字的论文,培养独立研究、论文写作的能力,这些都是大学学习很重要的能力。(看更多>>为何全球学校都在疯IB课程?)
而且 IB 重视全人发展,预科要求孩子不偏废文科或理工科、还要去做深度社区服务。IB 毕业生因此各方面都很均衡、有自信、了解真实世界,通常也会是领导者。
而且 IB 的多元评量也放诸世界皆准,目的在支持和鼓励更好的教学,不在竞争排序。IB 的成绩不会「贬值」,十年前的7和十年后的7代表的意义一样。大学都很喜欢录取我们的学生。
北京亚太学校入学难吗
入学不难。跟普通公立学校来比较的话,没有很大压力,亚太这个环境更适合,学生以后计划初中或者高中出国的孩子,在我们那届好多小学毕业就直接出去了,或者是直接去 国际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亚太实验学校)的前身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职工子弟学校,于1991年建校,坐落于北京市亚运村北立汤路旁温榆河南岸,是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寄宿、走读学生兼收的全日制学校。以上,就是国际学校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管理的严吗?收费情况如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木有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