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AP暑期项目 | 深入沙漠腹地,追忆治沙之路

所在地区:广东 广州市学校性质:私立学校
学费:17.8万元招生阶段:-

今天小编搜罗了广东实验中学AP暑期项目 | 深入沙漠腹地,追忆治沙之路希望给择校的家长们提供参考。

《中国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科研实践》一次追随先驱科学家治沙足迹的科研挑战   

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这里,有着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王维在这里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这里,是新中国沙漠科学研究的起点,诞生了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野外长期综合观测研究站。

这里就是沙坡头,一个有着茫茫翰海的雄浑壮美之地。八月上旬,参与省实AP暑期项目《中国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科研实践》的同学们在科考团队的带领下,走进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沙坡头,亲身感受腾格里沙漠的野性与浪漫,追忆治沙科学家的艰辛与成就。

对于未来计划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水利类等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次提升学术科研实力的绝佳机会。

追忆治沙往事

此次科考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参观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从室内到室外,同学们专心聆听着导师讲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沙坡头治沙史,一幅幅关于科学家们艰苦治沙的动人画面在脑海中渐渐浮现。

据导师介绍,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简称“沙坡头站”)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野外长期综合观测研究站。

而提到沙坡头站,就不得不提被誉为“中国魔方”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它的诞生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的局面,使沙漠变为绿洲成为可能,而发明并完善这种固沙法的正是一代代奋斗于沙坡头站的治沙工作者们。

了解了沙坡头站的前世与今生,同学们对沙漠治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不仅试着自己动手完成固沙的第一步工作——制作草方格,而且有幸品尝到了在沙漠中种植出来的美味水果。

深入沙漠腹地

烈日炎炎,热浪汹涌。在此行开始之前,同学们就已经预料到这不是一次舒舒服服的观光之旅,他们将背起重重的科考行囊,深入沙漠腹地,去回味历代治沙科学家的艰辛岁月,去揭开壮美的沙漠背后那野性的一面。

黄沙漫漫,灼人眼目。在茫茫沙漠中无处可躲藏太阳的炙烤,跪在沙地上测量数据时更加能够切实感受到沙子的滚烫。但没有人为此抱怨,因为每个人都已经沉浸在实验的过程中。精准测量每一项科研数据、严谨记录每一个观察结果,是他们此时唯一的目标。

结束科研工作后,终于能够暂时休息一下,好好欣赏眼前这片浩瀚无垠的沙漠,当然也得留下几张游客照作为纪念!

沙漠水文过程实践

旅程进行到一半,同学们前往试验站内实地进行水文考察,对不同年代植被区域进行模拟降水试验,从0-10mm,同学们认真观测着在不同降水量下,降水入渗、蒸发、凝结水的水文过程。

在亲自动手实践与聆听导师讲解相结合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学习了中国风沙危害区生态重建与恢复、生物土壤结皮在沙区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等治沙知识。

从野外采集完样品之后,同学们回到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和对比实验,并且跟随着导师参观了站内各个实验室,听导师讲解设备功能。

尾声

处理完样品、分析完数据,同学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汇报的制作。尽管每个人都是初次接触沙漠科研,但同学们认真细致完成的研究结果仍得到了导师的肯定。

▲同学们在答辩中分享其启发与思考

“知识性的旅行,总是让人受益匪浅。”两位同学在答辩过程中如是说道。相信经过这一趟科考研学之旅,每位同学都对荒漠化研究这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生态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上一篇:广东实验中学8人获奖,4人晋级全球站!2021国际青年领袖财商经峰会捷报传来

下一篇:喜讯 | 广东实验中学被教育部综合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国际学校

学校简章

更多

热门常见问题

更多
不能为空
学校开放日预约信息填写
不能为空
不能为空
验证码
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