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职业教育学校怎么样?
来源:国际学校信息网
时间:2025-09-13 17:32:32
本文目录一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历史名人
陈元晖(1913-1995),男,1913年9月18日生,汉族,福建省福清县城头村人。三岁时,父亲到印尼谋生,客死印尼。他15岁在本村小学毕业,上中学时一面劳动一面读书,由于成绩好,两年初中毕业。1930年入福州师范学校,1933年毕业后在福州实验小学当教师。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他进入大学后,在抗日爱国思想激励下,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京市学生救国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迁往重庆,1938年5月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郑重选择了人生的方向。1939年任党支部书记,毕业前夕,在中央大学有的进步同学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党组织为防不测,通知陈元晖去延安。
陈元晖于1940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后,先被分配到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编辑《中国青年》杂志。不久专任《中国青年运动史》编辑。1941年延安成立中央研究院,组织决定他到中央研究院的教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1942年中央党校成立,中央研究院改为中央党校第三部。陈元晖随之在中央党校第三部第五支部学习与研究。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元晖随党校校部队伍转赴东北,1946年11月抵达哈尔滨,被分配到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任秘书,1947年成立哈尔滨大学,车向忱校长调陈元晖任副教务长并兼任教育系主任和实验小学校长。他亲自给教育系学生讲授教育学课。
1949年,陈元晖调入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东北大学,任教育问题研究室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研究室工作期间,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教育学理论,整理中国教育史资料,为后来教育系的建立和教材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1年,东北师大成立教育系,陈元晖任系主任。在筹建过程中他提出:“先办好中学,才能办好大学的教育系。”校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先任命他为附中校长,全面负责附中的筹建工作。在附中教师队伍建设中,他十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他曾提出:“附中教师应当是教育家,不要做教书匠。”要求教师既要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又要有创造精神。他曾多次为全校教师和干部做学习辅导报告。为附中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在他80寿辰时附中师生送给他的条幅写道:“创建附中,功在百世”。在创建教育系的过程中,同样体现着他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有先进教育理论的引导,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在当时条件下,首先组织老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同时着力选拔与培养青年教师。为此,他亲自主讲教育学课。积极创办研究生班,为补充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在研究生班和本科的教学中,都特别重视基础学科,在教育学科的学习中,要求首先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史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基础科学好了,其它课程才能学好。在教学与学习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倡导科学、严谨的教风与学风。为东北师大教育系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元晖于1954年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任教育编辑室主任。中央教育研究所成立后,参加教育史组研究。1961年成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机构,他任教育组组长,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1964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文革”期间,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0年,也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1年返京。1981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教育)评议组成员。1982年,主持筹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任第一任会长,兼任《社会心理研究》主编。1983年,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同年离休后,以更高的热情,一面从事学术研究,一面培养博士生。
陈元晖同志于1995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作为学者,陈元晖一生著作极为丰富。《教学法原理》、《中国教育学七十年》、《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中国现代教育史》、《论冯特》、《论儒化》等,是他在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哲学各方面的代表作,在各阶段还发表过多篇论文。《陈元晖文集》(上、中、下)三卷110余万字,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丰富了中华教育遗产的宝库,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杨清(1915-1983),男,字天诚,陕西省府谷县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
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读期间成绩优异,曾荣获檀香山奖学金。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师从著名心理学家艾伟教授,并于1944年获得硕士学位。1945年至1950年间,曾任教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国立重庆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其间发表论文《小学国语默读诊断测验试编报告》,并参与编写了《教育心理学大观》(商务印书馆)。
1950年,党中央号召知识分子支援东北的文化建设,杨清遂携夫人陈宝翠由重庆来到东北师范大学。杨清精通英、法、俄、德四国语言,在翻译和研读大量西方心理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了“西方心理学史”课程。此外,他还发表了论文《论情感底本质并批判詹姆斯底情绪论》。杨清曾当选为长春市人大代表,历任长春市政协常委、民盟吉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和民盟东北师大支部主任委员等职。1954年起开始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长春分会理事长。 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杨清被错划为右派,撤销一切职务和职称。“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被打入冷宫,杨清也上山下乡接受劳动改造,后调回东北师大,次年即被迫退休,回到了夫人的家乡四川省自贡市。
1979年,吉林省省委决定撤销对杨清同志的错误决定,恢复其政治名誉和教授职称。是年春,杨清回到东北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教育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年近古稀的杨清不顾身体多病,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上,他打破当时教授不给本科生上必修课的惯例,由夫人陈宝翠担当助教,亲自为82级本科生上课;他潜心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读后断想》(三联《读书》杂志),整理出版书籍《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和《心理学概论》,其中《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作为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科学地评述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研究成果的著作,刊行后在国内心理学界产生重大影响。在生命最后的岁月中,杨清还主编了《简明心理学词典》,并组织翻译了安德森的《认知心理学》一书,将西方心理学的新思潮介绍给国内的读者。
杨清治学严谨,培养了大批心理学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心理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1983年6月3日零时,杨清先生与世长辞,享年68岁。 王逢贤(1928- ),男,1928年7月生,辽宁省大连长海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生班。1953年至今一直在东北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终身性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
现兼任东北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副组长;吉林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教委师范院校教育学系列教材编委会成员;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材编委会顾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天津教育科学院顾问等职。
王逢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学子,倾心与学术界同仁合作共勉。他是教育系198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第一位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也是教育系培养出的第一批博士的导师。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他对本校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在现代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本质与功能、教育目标与课程、教育过程优化、教师素质与专业化、教育法制化与教育创新,尤其在德育研究方面有许多的建树,在海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曾发表论文和笔谈近百篇,其中获省部级奖20多项,《中国教育现代化与跨文化交流结合点的选择》在国内外发表,曾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主编和参编著作10多部,主编《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引论》曾获教育部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德育新论》(与鲁洁教授合作编著)曾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教育学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他经常应国内有关单位的邀请,参与学术评审、讲学和策划等活动,也应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学术组织的邀请,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讲学、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生、指导访问学者和征文活动。由于他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和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1988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香港柏宁顿孺子牛教师奖,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2000年被东北师范大学聘为荣誉教授(终身性),2002年被吉林省评为荣誉省管优秀专家。他被称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选:《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教育》,《光明日报》2002年9月9日),是加拿大Ruth Hayone编写出版的《Portraits of Inauential Chinese Educators》一书中介绍的中国学者之一。该书称王逢贤教授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教学家”。 梁忠义(1930- ),男,教授,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双阳县人。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大政治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大教育研究生班教育史专业。曾任东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外国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比较教言学科组成员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科组组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省政府决策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吉林省高教学会副会长等。
1985年由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吉林英才”奖章,1996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主要著作有:《战后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技术教育手册》,东北师大出版社;《现代外国教宵》,大连海运出版社;《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经济现代化与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实用教育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日本经济现代化与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七国职业技术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论》,吉林教育出版社;《日本教育发展战略》,吉林教育出版社;《战后日本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当代日本社会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日本职业训练》,山西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金和德,男,1923年7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金和德1951—195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是建系后的第一届学校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职,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初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创设了教育服务区和实验区,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在教改的大潮中,金德和教授长期深入教改第一线,他的足迹遍布了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东丰县等,亲自对农村中小学培训教师,帮助搞教改和科研工作。1990年金德和教授主持了“农村三结合教育体系研究”评题,并和富维岳教授共同主持了“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实验”评题,并出版了《农村三结合教育体系研究》和《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实验》两部著作,曾获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金和德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农村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的带头人之一。金和德教授以自己渊博的教育理论和多年在小学从事教学和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支援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农村广大师生的欢迎。被东丰县赠予“师德楷模”牌匾与农村教育专家的称号。
金和德教授在小学语文教法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在吉林省乃至全国有广泛影响。先后出版过《小学实用教育学》曾获吉林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金和德教授曾荣获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英才奖、吉林省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育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1993年金和德教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吴杰,男,1921年2月生,江苏省常州市人,1950年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是建国后第一位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的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生,一生均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在教育系任助教、讲师、教授、室主任、副系主任等职。
吴杰教授在教育系一直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教育系第一位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是教育系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点的主要研究生的导师和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的奠基人。吴杰教授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4名,均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和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吴杰教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在教育学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面,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他的研究工作贯穿两条主线: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和科学技术在各个发展阶段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影响。用这种研究思路全面、系统地探索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最早的,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编著的《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一书,该书1990年4月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组织的首届文科科研优秀成果奖。除该书外,他主编了东北三省高师教材《教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他还撰写了《从凯洛夫教育思想体系中解放出来》等多届有份量的论文。他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的分支学科教育学编写组的副主编和撰稿人,是“七五”期间国家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全国群书编写出版计划重点项目《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编委。
曾任全国教育控制论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教委“四年制初中课程设置与中和教材的实验研究”课题组顾问;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特约通讯员。1988年5月30日吴杰教授病故。 李桂林,男,1924年2月生于吉林省磐石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入东北师范大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学习。
李桂林教授是教育系建系初期第一批从东北师范大学各个系调入的青年教师之一。1952年开始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 李桂林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成果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也是教育系教育史硕士学位点的创始人之一,是教育系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带头人。他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进修生,他培养的多名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国内有关单位的骨干力量。1964年,他编写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东北师范大学铅印)是国内该学科最早的教材,曾被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的等多所师范院校使用。通过在国内去江西等地调查,搜集资料,最后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月出版),曾被河南、辽宁省、陕西省等多所师范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他还主编了《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著有《中国现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是陈元晖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中的《普通教育》卷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他发表了《评生活教育》等多篇有份量的论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专聘他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培养了7名硕士毕业研究生,其中2名成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日本东京大学的历史学者,曾两次专访李桂林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生也曾专访李桂林教授。
李桂林教授曾任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史从书编委会常务编委。 郭占基,教授,男,山东招远人,生于1929年,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郭占基教授1952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担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郭占基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在教育心理学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他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点的创始人之一,是教育系教育心理学最早的硕士生导师。他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进修生、多名教育心理学硕士毕业生,大多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他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教育心理分支学科编写组副主编;是中国心理学会编辑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心理研究成果《中国心理科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一书的编委;是《实用教育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副主编。在心理学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参编和统稿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是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副主编,是《教育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编之一,还翻译了日本的《社会学习心理》(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他撰写了多篇有分量的论文,其中《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学习心理学的理论问题之一》(《教育研究》1981年第6期)一文,1990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首届教育科学评奖优秀成果二等奖。曾主持中华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人际关系对学生社会性动机发展的影响》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青年友谊观调查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第3期)一文,在《中国心理科学》一书中,作为重要成果予以肯定(见该书第634页)。
郭占基教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编委、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评审组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条件
截止到2014年学校主校区和北校区共占地面积14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文艺体育设施——虚拟科学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设计技术教室、新动力英语教室和远程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多媒体视听教室、学生网络自主实验室、基础知识网格实验室等多种专用教室,以及各类设备先进的学科实验室;有现代化学术报告中心、有天文穹顶、200人网络阅览室、陶艺教室等设备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有容量大、功能强、带宽充裕的校园网;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人工草坪足球场、各种塑胶灯光球场、游泳馆、艺术宫等文体活动场所,另有占地180亩的足球训练基地;有设施一流的餐厅和30000平米的学生公寓。 截止到2014年,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有特级教师2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6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0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48人,高级教师170多人,博士后及博士20人,硕士67人,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的70多人,外籍教师20人。
在职北京市特级教师名录:
语文学科:顾泠沅、于树泉
数学学科:刘彭芝、翟小宁、周建华、梁丽平、张鹤、汤步斌、乜全力、于金华、陈 军、高德莲、王建民、侯立伟、王建明
英语学科:罗滨、王尚志、李玉新
化学学科:吴卫东、李有毅、谢泽运
地理学科:赵德成、王光明、罗霞
物理学科:王珉珠
历史学科:李晓风
在职特级教师名录参考资料: 高考成绩
2015年高考成绩:理科裸分700分以上33人;文科裸分670分以上5人。理科裸分650分以上283人,文科裸分650分以上21人:共计304人;文理科裸分600分以上共计412人。
2014年高考成绩: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计170人(其中国际部21人);考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院校共18人(其中9人达到北大清华录取线);考入中国人民大学35人(其中国际部4人)。人大附中2014届考入国外大学110多人,其中:郭彦哲哈佛大学录取,沈博魁被斯坦福大学录取,胥晓宇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另外,芝加哥大学2人,宾夕法尼亚大学1人,杜克大学2人,西北大学2人,康奈尔大学5人,霍普金斯大学1人,范德堡大学 1人,艾默里大学1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5人,卡内基梅隆大学5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6人,弗吉尼亚1人。理科高考平均分650(裸分),文科高考平均分644(裸分)。
2013年高考成绩: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145人;考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港校共32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49人;考入中国其他重点大学共491人。考入国外大学105人,其中:美国哈佛大学1人,麻省理工学院1人,耶鲁大学3人,斯坦福大学3人,哥伦比亚大学1人,芝加哥大学4人,康奈尔大学11人,布朗大学2人,杜克大学2人,加州大学分校13人。理科高考平均分668(裸分),全市第一;文科高考平均分638(裸分)。
2012年高考成绩:人大附中600分以上414人,2011年高考成绩600分以上424位,2010年有430多位同学600分以上。2012年高考,学校理科平均分是620多分,其中有60多位同学获得了各种竞赛的奖励。2012届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获得了保送的资格,保送北大清华的有37位同学,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的各2位同学。
竞赛成绩 学科奖项(2007—2008) 人大附中 数学 国家一等奖 3 国家二等奖 4 国家三等奖 1 省级一等奖 26 物理 国家一等奖 国家二等奖 3 国家三等奖 省级一等奖 10 化学 国家一等奖 国家二等奖 国家三等奖 省级一等奖 8 生物 国家一等奖 国家二等奖 国家三等奖 1 省级一等奖 4 信息学 国家一等奖 1 国家二等奖 国家三等奖 省级一等奖 4 合计 65 (表格中所有资料来源于人大附中官网: )
素质成绩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严实同学在第七届“雷达杯”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大赛中获全国第一名。人大附中学生多次获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金鹏奖及北京市十佳中学生;2008年到2014年多次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100余项,特等奖、国际金奖和银奖共9项,国家金奖6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5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素质教育成就突出,获得包括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在内的各类国际青少年科技发明竞赛金奖6项;获得中国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8项;连续三届,共10人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自2005年设立,每年仅5人获此殊荣),7人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12人获“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学校足球队获得“挪威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亚军;国际象棋队两次获得世界中学生国际象棋竞赛团体赛冠军,围棋获得世界围棋棋王赛冠军;获得世界中学生女子健美操个人冠军。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艺术团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中小学生文艺演出一等奖。2006年,交响乐团获得第35届维也纳国际青年音乐节交响乐组金奖第一名,舞蹈团接受文化部“春节品牌”外宣任务,2006、2007连续两年赴美展演取得轰动效应。 2007年校合唱团赴俄罗斯参加中俄文化年的演出交流;2008年,舞蹈团赴英国参加了“中国在伦敦”的庆祝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中学生的风采。2013年辛琦等几位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辛琦同学更是获得了中国科协主席奖、清华大学环境友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英特尔英才奖。并获得进入ISEF的资格。 校徽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徽图案主要由中间的“人”字构成,人字一撇一捺,相互依靠,象征着人大附中的宗旨: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互帮互助,以“人”为主。人字下面的1950年则是表示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成立的时间。 校训 崇德、博学、创新、求实 校歌 《永远飘扬》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
尊重是教育的真谛,
尊重是创新的源泉。
让爱,洒满心田,
滋润出爱的绿叶。 姓 名 任职时间 胡朝芝 (1950-1956) 夏 加 (1956-1959) 邸文彧 (1960-1962) 陈邦友(1967-1969)吴英杰(1971-1978)董 放(1983-1984)胡俊泽(1984-1992)朱迪生(1992-1997)(表格所有的资料来源于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官网: )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学校怎么样?
⑴ 重庆渝北有哪些职高
您好 重庆市渝北区世达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力方职业培训学校回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学校 重庆市渝答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渝北区新里程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远大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锦华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欣达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龙职中
⑵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怎么样`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简介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位于重庆市渝北回兴工业园区,地处重庆十里汽车城中心,背倚重庆模具产业园、国际五金机电城,毗邻重庆机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规模宏大,环境优美。学校占地156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雄伟壮观的教学楼和华美典雅的综合楼融中西风格于一体,校园内飞瀑直泻、小桥流水,常年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
学校系享誉全国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属全国百所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全国网络系统示范单位。近年来,学校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辐射示范作用日益凸显,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学校紧跟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现开设有电子、机械、汽车、计算机、旅游服务、综合六大类17个专业,209个教学班,教职工426人,在校学生11000余人。生源辐射渝、川、滇、鄂、黔、陕等多个省市。
现代化设施为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有微机室、语音室、形体室、电工实作室、客房模拟室等实训实作室,拥有价值上千万的数控、汽车、摩托车实训设备;新建有20000多平方米的可供上千学生同时实训、装备一流的实训工厂;还建有先进的校园电视教学网以及可供上万人举行大型活动的标准塑胶运动场。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广泛开展国际职教合作,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稳固的职教合作伙伴关系,已先后派送多名教师到国外培训。师资力量雄厚,426名教师勤忠职守,中高级职称占70%以上。学校以环境孵化绿色生命,以科技点燃职教圣火,以人文关注学生质量。坚持狠抓“招生”、“教育培养”、“学生就业安置”三大工程,实现了“进口旺”、“加工精”、“出口畅”的良性循环。学校教学质量优良,学生管理严格、规范、科学、人性化,深受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好评。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得优秀成绩。在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电工电子技术技能竞赛中,我校代表重庆市参赛的7名选手获得了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骄人成绩。
学校重视对外培训,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示范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被重庆市及渝北区 *** 确定为“重庆市三峡移民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职业资格鉴定站”、“渝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技能培训基地”等。学校以各级各类基地为载体,近三年已培训农民工等两万余人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加快重庆市及渝北区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代代自强不息的渝北职教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为高校输送了数千名优秀大学生。高考上线率历年位居重庆市中职类榜首,各类等级考试获证率达98.8%,每年就业率超过98.3%。就业学生遍布重庆、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大中城市,在全国人大会务中心、中央军委办公厅、首都机场集团、重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等知名单位和企业处处活跃着学校毕业生的身影。
一流的校园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专业优势铸就了一流的教育品牌,学校赢得了“专业好、教学实、管理严、校风正、就业优”的声誉。不畏艰难、抢抓机遇、负重自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渝北职教人薪火相传、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面向未来发展,“创建中华职业名校”的巨大潜力!
⑶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和“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那个好
当然是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啦,是全国重点职教,学校环境很好,我前两天正好也去看了,今年我会去那个学校读,你去的话,也许我们能成为同学呢。呵呵。。。。
⑷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的介绍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Chongqing Yubei Vocational Ecation Center),简称渝北职教,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回校。 学校创办答于1990年,目前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腹心地带,位于渝北回兴工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占地面积253477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10000余名,教职工600余人,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5大类17个专业。“谋改革创新之策,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将借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发挥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引领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⑸ 重庆渝北职业学校有哪些
重庆市渝北区世达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力方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学校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渝北区新里程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远大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锦华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欣达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龙职中
教育部审批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重庆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桐路308号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渝中区浮图关52号
重庆市巴南职业高级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黄溪口7号
重庆市旅游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70号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垫江县城南阳小区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江北区海尔路1188号
重庆工商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江津白沙镇
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梁平县梁山镇育英街96号
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荣昌县昌元镇荣联路60号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会车场119号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A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园丁街 B区:重庆市石柱县南宾镇万寿大道
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百安坝安庆路(纵四路)583号
重庆市松溉中等职业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永川松溉镇 更名待批
重庆市工业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交农村360号
重庆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白马凼8号
重庆市机电工业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永川中山大道东段168号
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学校) 公办 成人中专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青年路80号
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万州区青羊宫110号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垫江县高安镇
重庆市农业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黄金桥2号
重庆市第二农业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永川南大街小桥子92号
重庆市第三卫生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涪陵区乌江路11号
重庆第一财贸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矿山坡150号
重庆第二财贸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永川昌州大道西段2号
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原重庆市万县财政贸易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万州区太白路181号
重庆教育管理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南岸区罗家坝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南川东城东环路84号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人民 *** 审批的市(省)级重点中职学校
重庆市童家桥职业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正街2号
重庆机电技术学校(重庆市小龙坎职业中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马道子95号
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电力五村11号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含盛路特1号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松林坡65号
合川市行知职业中学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合川南津街81号
重庆市万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万州区金龙开发区
重庆渝中高级职业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渝中区南纪门马蹄街20号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永川中山大道250号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北碚区金华路200号
重庆市五里店职业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江北区建国村58号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江津先锋镇夹滩场
重庆市商务学校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堰
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涪陵区兴华东路31号
重庆市万盛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万盛区建钢村2号
重庆市潼南县暗公职业高级中学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重庆市綦江县古南职业中学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綦江县古南镇后山路159号
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巫山县新县城苟家坪教育园区
重庆市奉节袁梁职业高级中学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袁梁村2社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黔江区城西迎宾大道789号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北碚区童家溪镇正街97号 待批
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民办 职业中专 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路218号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大足县龙岗办事处南环西路气象街100号
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酉阳县城桃花源街53号
重庆市秀山职业教育中心 公办 职业高中 重庆市秀山县平凯镇绞缕路17号
重庆财政学校 公办 普通中专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南湖路150号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的技工学校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石油路24号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巴南区道角横石村76号
重庆科能中等专业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沙坪坝上桥正街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永川市箕山路238号
重庆市化医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江北区嘉陵四村100号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南岸区学府大道41号
重庆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乡黄金庵1号
重庆电力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九龙坡区黄桷坪电力五村50号
重庆铁路运输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张家湾50号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挂榜村31号
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三村2号
重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江北区黄桷树平安村特2号
重庆市电子技师学院 公办 技工学校 江北松树桥金龙路600号
市级重点技工学校
重庆长江电工(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南岸区铜元局芭蕉湾460号
重庆市万州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万州区红光路2号
重庆市第二交通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涪陵区兴华中路45号(博物馆对面) 中国人民 *** 总参通信部直属工厂职业技术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北碚区歇马盐井坝1号
重庆市纺织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高新区石桥铺陈家坪朝阳村7号
重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大路村
重庆建筑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高新技术开发区歇台子长石村24号
重庆市天府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北碚区代家沟410号
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公办 技工学校 重庆市江北区黄葛新村10号
希望对你有用
⑹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是怎样的一所学校
网络知识: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90年,回历经二十年风雨答历程,已跻身于中华职业名校之列。学校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腹心地带,位于渝北回兴工业园区,毗邻重庆机场、台商工业园,直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倚靠重庆模具产业园区,旁携重庆五金机电城,区位优势极其明显。近年来,在区委、区 *** 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1000人,教职工550人,开设有电子、汽车、机械、计算机、旅游商贸5大专业群20个专业。
⑺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到底怎么样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很好的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学校环境优美,现代化设施齐全,师资力量强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了解该学校:
1、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645人,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2%,“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占比98%,涌现出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学专家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教学名师等一大批优秀教师。
2、专业开设。学校紧跟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现开设有电子、机械、汽车、计算机、旅游服务、综合六大类17个专业,209个教学班。
3、基础建设。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有微机室、语音室、形体室、电工实作室、客房模拟室等实训实作室,拥有价值上千万的数控、汽车、摩托车实训设备。
(7)重庆渝北职业教育学校扩展阅读: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衔接现代职教体系多层次办学,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土木水利六大类18个中职专业、4个“五年制”高职专业、4个“3+4”中本分段培养专业。
学校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现有在校学生上万人,年均职业培训逾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双万人”学校。
⑻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第一任校长
张扬群,男,研究生学历,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中专研究员。回全国五一劳答动奖章获得者、第三届全国黄炎培杰出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科研型杰出校长、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校长。兼任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渝北区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中国高等学校电子教育学会重庆分会名誉理事长、重庆市职教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学校文化、质量保障研究。主持和主研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等10余项;撰写、主编论著、教材16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篇;教育科研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⑼ 重庆渝北职业学校怎么样
重庆渝北职业学校有很多不知道你要找的是哪种:以下的你可以看看重庆经专济建设职业属技术学校:重庆市渝北区绿梦广场外长河村 邓丽秀职业技术学校:渝北区松石北路77号附1号 重庆市渝北职业高级中学:宝桐路 西南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渝北区红石支路500号 重庆市统景职业中学: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景泉路33号重庆市渝北区世达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力方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渝北职业教育学校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渝北区新里程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远大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锦华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欣达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重庆市渝北区龙职中
⑽ 重庆市渝北区职业教育中心是什么学位
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名称——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二)学校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腹心地带,位于重庆市渝北回兴工业园区,毗邻重庆机场、台商工业园,直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倚靠重庆模具产业园区,旁携重庆五金机电城,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学校现占地面积202.5亩,建筑面积140821平方米。
(三)学校办学历史
学校创办于1990年,历经二十年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重庆职校之翘楚。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等20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四)学校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了汽修、数控、航空旅游、服装、模具、建筑、电子、电信、办公、计应、美容等20多个专业;在籍学生10773人,教师556人。学校还建设了5个专业部,电子部、计算机部、汽修部、机械部和旅游商务部。而且学校建有30276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其中包括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示范性电工电子专业、数控专业、汽修专业实训基地。有实训场所98个,可供3000余名学生同时实训。
(五)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学校各个专业的课程安排都差不多,都是理论课+技能课。理论课包含了专业课和综合课,主要是讲一些书本上的东西,技能课就是将书本上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其实就是实训课。
比如旅游专业,理论课的专业课主要有酒店方面的、旅游方面的和礼仪方面的,理论课的综合课主要有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等。技能课主要就是训练酒店的客房服务、餐厅服务、个人礼仪(走姿、站姿、坐姿)。 二、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在渝北职教中开展创业教育有两个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意识 ,二是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等种种原因 ,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的状况。 1.高职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
高职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 ,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邮箱:3789926014@qq.com






宁波市镇海蛟川双语小学
宁波国际学校
上海中学国际部
铁岭枫树岭国际学校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
石家庄康福外国语学校
六力国际学校
河北联邦国际学校国际部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